发布:7/8/2025 4:26:34 PM | 点击:10 | 用户:Lisa | 出自:聘外易 |
---|---|---|---|
走在山水与课堂之间,外教Tina的假期札记 假期对于很多外籍教师来说,不仅是身心放松的机会,也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拓宽视野的重要阶段。来自英国的外教Tina(英国外教),在这个假期里就安排得充实而有意义,她用自己的方式,把每一天都过得精彩而富有收获。 图源:pixabay Tina一直对中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充满兴趣。这个假期,她选择前往广西阳朔和云南大理——两个风格迥异却同样迷人的地方。在阳朔,可以骑着单车沿着漓江悠然前行,群山如画、清风拂面,那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令她陶醉不已;而在大理,可以漫步于洱海边的小镇,聆听白族民歌,在古朴的建筑中感受历史的厚重。 她还特别喜欢与当地人交流,向摊主学习方言、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在市集上品尝各式各样的地方小吃。而在一间安静的茶馆里,她端起一壶热腾腾的普洱,细细品味那深沉的茶香。Tina说:“这不仅是一场旅行,更像是一种‘文化沉浸式体验’,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国,也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图源:pixabay 她还特意带上了自己的相机,拍摄下旅途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她将这些照片分享到社交平台,引发不少外国朋友对中国的兴趣,也成为了学校师生口中的“旅行摄影师”。 虽然是假期,Tina并没有完全放下教学工作。她每天坚持安排至少一小时阅读教育类书籍,内容涵盖语言习得理论、课堂管理技巧及项目式学习方法等。她认为,持续学习不仅能帮助自己保持专业敏感度,也能激发新的教学灵感。除此之外,Tina还主动报名参加了两个国际线上教学研讨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们交流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收获颇丰。 更令人佩服的是,她开始尝试用中文写短篇日记,从最初的几句简单句子,到逐渐能表达完整的想法,不仅提升了中文水平,也加深了她对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假期不意味着停下成长的脚步,反而是一个没有课堂压力的‘自由提升期’,我很享受这种轻松但充实的节奏。”Tina说。 她还利用假期这段相对空闲的时间,回顾了上学期学生的学习反馈,结合教学效果,优化了下学期的课程计划。她重新设计了几套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活动方案,如角色扮演游戏、小组项目展示、英语角主题日等,力求在新学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真正“学得会、用得上、记得住”。 假期期间,Tina还与几位同样在中国工作的外教朋友相约成都小聚。几人久别重逢,一见面便聊个不停。他们一起逛锦里古街、游宽窄巷子,品尝地道的四川火锅,在麻辣鲜香中边吃边流泪,边笑着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味道!”更有趣的是,他们在朋友家中学习包饺子,虽然面皮经常擀得不够圆,馅料也常常包得鼓鼓囊囊,但整个过程欢笑不断,成品虽不完美,却吃出了家的感觉。 几人还一起参加了当地的文化市集,体验手工艺制作、品尝小吃、欣赏民乐演出。Tina特别喜欢一个用毛笔写“福”字的摊位,她用蹩脚的中文跟摊主交流,居然也写下了人生中第一个毛笔字。“虽然身在异国,但有朋友、有热情、有归属感,让这里越来越像‘第二个家’。”她感慨道。 一个假期过去,Tina不仅走访了多个城市、欣赏了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经历为她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文化收获。通过与当地人的深入交流、亲身参与传统节日、尝试使用中文沟通,她对中国社会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进入了更真实、更温暖的层面。 “我很享受在中国工作的生活节奏,”Tina微笑着说,“这种既有挑战又充满惊喜的生活状态,让我每天都保持学习的动力。我也希望能把假期中的所见所感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言学习背后的文化魅力和真实世界的联系。” 对Tina而言,假期从不是“逃离工作”的借口,而是一场身心调节的旅程,是为了在充电之后,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教学。待到新学期开始,她将带着新的创意、新的故事和满满的热情,重新站上讲台,继续她在中国的教育之旅。 走在山水与课堂之间,外教Tina的假期札记 |
|||
![]() ![]() |
|||
![]() | 相关推荐: |